创作声明:本文为虚构创作,请勿与现实关联
一家老字号餐厅里,42岁的海外归来女子王晓雯正独自用餐。
两桌之外,一对年过六旬的夫妇正在轻声交谈。
当女子起身离开座位时,老妇人的筷子突然掉在地上,发出清脆的响声。
“那是...那是我们的女儿吗?”老妇人的声音在颤抖。
二十年的分离,二十年的思念,在这个午后的餐厅里即将迎来命运的交汇。
三个人的命运将在这里发生怎样的改变?
01
10月的北京,秋高气爽。
首都机场T3航站楼里,一个身穿深色风衣的女人拖着行李箱缓缓走出。
她就是王晓雯,一个在加拿大生活了二十年的华人。
此刻的她,42岁,面容清瘦,眼中带着复杂的情绪。
这是她二十年来第一次踏上故土。
出租车缓缓驶过熟悉又陌生的街道,晓雯的心情五味杂陈。
“师傅,去朝阳区国贸大厦。”她用略带口音的普通话说道。
司机通过后视镜看了看她:“您是从国外回来的?”
“是的,加拿大。”晓雯简短地回答。
“回来探亲?”司机继续问道。
晓雯沉默了几秒:“工作。”
车窗外的北京在她眼中既熟悉又陌生。
二十年的时间,这座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高楼大厦拔地而起,道路变得更加宽阔。
但那些深藏在记忆中的胡同和四合院,还能找到踪迹吗?
晓雯闭上眼睛,思绪飞回到二十年前。
那时的她还叫王小雯,是个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女孩。
父亲王国强是个工厂工人,性格倔强但心地善良。
母亲李秀芳是小学老师,温和却有些固执。
二十二岁的她爱上了一个加拿大华裔男孩陈志华。
那是她在英语培训班认识的外教助理。
志华比她大三岁,父母早年移民加拿大,家境普通但为人诚恳。
她把志华带回家见父母时,遭到了强烈的反对。
“小雯,你还年轻,不懂事。”父亲王国强当时这样说。
“这个男孩家境不好,你跟他去加拿大能有什么前途?”
母亲李秀芳也在一旁附和:“我们已经给你介绍了小张,他在银行工作,条件多好。”
小张是邻居介绍的,父亲是科长,家里有房有车。
但晓雯对他毫无感觉,她只想跟志华在一起。
“我不喜欢小张,我喜欢的是志华。”她当时坚决地说。
“喜欢能当饭吃吗?”父亲拍着桌子喊道。
“你跟他去了加拿大,我们怎么办?老了谁来照顾?”
母亲也开始哭泣:“我们辛辛苦苦把你养大,就是为了让你嫁到国外去?”
那场争吵持续了整整一夜。
父母的态度异常坚决:要么分手,要么断绝关系。
年轻气盛的晓雯选择了后者。
“既然你们不理解我,那我就走。”她当时这样说。
“走了就别回来!”父亲气得脸红脖子粗。
母亲虽然心疼,但也被女儿的态度激怒了:“你要是敢走,我们就当没有你这个女儿。”
一个月后,晓雯真的走了。
她跟志华一起移民到了加拿大多伦多。
走的时候,她没有跟父母告别。
只是悄悄地收拾了行李,留下了一封信。
信中她说:爸妈,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好,但我有自己的选择。希望有一天你们能理解我。
从那以后,她再也没有回过家。
电话打过几次,但父亲总是一听到她的声音就挂断。
母亲有时会接,但说不了几句话就开始哭。
后来,连电话都不通了。
她不知道父母是否换了号码,还是根本不想再听到她的声音。
二十年来,她在加拿大扎下了根。
跟志华结婚后,生了一个儿子,取名陈大卫。
志华在一家IT公司工作,她则成为了注册会计师。
生活虽然平静,但她心中始终有一个缺口。
每到中国的传统节日,她都会想起父母。
想起小时候母亲包的饺子,想起父亲给她讲的故事。
想起那个充满烟火气的胡同院子。
儿子大卫现在16岁,是个阳光开朗的混血少年。
他会说中文,但更习惯用英文交流。
对于中国,对于外公外婆,他只有模糊的概念。
“妈妈,为什么我们从来不去中国看外公外婆?”他曾经这样问过。
晓雯总是支支吾吾,不知道该如何解释。
她能说什么呢?说因为年轻时的一意孤行,断送了一家人的亲情?
说因为彼此的固执,让思念变成了永远的遗憾?
这次回国,是因为公司的一个大项目。
她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要处理一宗跨国并购案,涉及中加两国的税务问题。
公司派她来北京负责中国区的业务,为期三个月。
当上司宣布这个决定时,她的心情极其复杂。
这是她事业上的重要机会。
可这意味着她要面对那些被刻意回避的过去。
飞机起飞的那一刻,她给志华发了条短信:“我到了北京,会给你和大卫发现状的。”
志华回复:“注意安全,如果想联系你父母,我支持你。”
大卫也发来消息:“妈妈,记得给我买些中国的小礼品。”
看着儿子的消息,晓雯心中一阵酸楚。
如果外公外婆能见到大卫该多好啊。
但是,他们还愿意见她吗?
还会认她这个不孝女吗?
入住酒店后,晓雯站在落地窗前望着窗外的北京夜景。
华灯初上,车水马龙,这座城市比她记忆中更加繁华。
02
她拿出手机,搜索了父母原来居住的地址。
通过网络地图,她发现那片胡同还在,只是周围环境变化很大。
她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犹豫着,想要拨打查询电话。
但最终还是放下了手机。
二十年了,她还有什么脸回去见父母呢?
与此同时,在城市的另一端,一对老夫妻正在收拾晚餐的碗筷。
王国强今年68岁,头发已经花白,身形也不如从前挺拔。
三年前从工厂退休后,他的生活变得简单而规律。
每天早上六点起床,到附近的公园锻炼身体。
回来后吃早餐,看新闻,然后去菜市场买菜。
下午偶尔会和老伙计们聊天下棋,晚上在家看电视。
李秀芳比他小三岁,五年前从小学退休。
她现在在社区当志愿者,帮助照顾一些独居老人。
性格比丈夫温和,但同样有着倔强的一面。
两人居住的还是二十年前的那套房子。
胡同里的平房,两室一厅,虽然老旧但收拾得很干净。
客厅里还挂着一张全家福,那是女儿出国前拍的最后一张合影。
照片中的王小雯笑容灿烂,紧紧依偎在父母身边。
谁能想到,那竟然是最后的相聚呢?
“老王,明天小李要请我们吃饭,你去吗?”秀芳问道。
小李是他们的老邻居,儿子刚在国外工作回来。
“去,当然去。人家有心请我们,不去不好。”国强回答。
“人家儿子在美国工作几年,现在回来了,多孝顺。”秀芳叹了口气。
国强没有接话,但心中明白妻子话里的意思。
这些年来,他们见证了太多离散又重聚的家庭。
有的孩子在国外打拼几年后回来创业,有的则接父母出国养老。
只有他们,二十年来再也没有收到过女儿的消息。
“你说小雯现在过得怎么样?”秀芳忽然问道。
这是她经常问的问题,却永远没有答案。
“应该...应该还好吧。”国强嘴上这么说,心中却充满了担忧。
女儿走的时候才22岁,一个人在异国他乡,能不让人担心吗?
“如果当年我们不那么强硬就好了。”秀芳的眼中泛起泪光。
“说这些还有什么用?”国强的语气有些生硬,但眼中也有痛苦。
他何尝不后悔呢?
当年的他太在乎面子,太固执己见。
以为女儿只是一时冲动,过几天就会回来。
没想到这一等,就是二十年。
女儿的房间至今还保持着原样。
床单被褥定期更换,书桌上的摆设一尘不染。
每到过年过节,秀芳总是会多准备一份饭菜。
“万一小雯回来了呢?”她总是这样说。
但是女儿从来没有回来。
国强的身体这几年开始出问题,血糖偏高,需要按时吃药。
医生说要控制饮食,多运动,定期检查。
每次去医院,看到那些有儿女陪伴的老人,他心中都会涌起一阵酸楚。
但他从来不在妻子面前表露这些情绪。
作为一个男人,他觉得自己要承担起责任。
哪怕心中再痛苦,也不能让妻子更加难过。
秀芳这些年也苍老了许多。
原本乌黑的头发现在花白一片,眼角的皱纹也越来越深。
她经常会在夜里偷偷哭泣,以为丈夫睡着了。
但国强都知道,他只是装睡而已。
夫妻俩就这样相互隐瞒着内心的痛苦,表面上维持着平静的生活。
邻居们有时会问起女儿的消息。
“小雯在国外过得怎么样?有没有回来看你们?”
面对这样的问题,国强总是简单地回答:“挺好的,工作忙,回不来。”
秀芳则会附和:“是啊,孩子有出息,我们很欣慰。”
但只有他们自己知道,这些话说出来有多么苦涩。
有时候国强会想,如果重新来过,他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吗?
也许会,也许不会。
作为父亲,他始终觉得自己是为了女儿好。
那个加拿大男孩虽然人不错,但家境普通,前途未卜。
如果女儿嫁给本地的小张,至少生活会更稳定。
可是现在想来,幸福真的能用这些条件来衡量吗?
秀芳有时会在电视上看到关于海外华人的新闻。
每当这时,她都会格外专注,仿佛能从中找到女儿的影子。
“老王,你说小雯会不会已经结婚了?”
“可能吧。”
“会不会已经有孩子了?”
“也有可能。”
“如果有孩子,我们就是外公外婆了。”
“是啊。”
这样的对话经常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。
充满了假设,充满了不确定,也充满了无奈。
前几年,国强曾经试图通过各种途径联系女儿。
他找到了当年女儿工作过的培训机构,但得知早已关闭。
他也托人打听那个加拿大男孩的消息,但同样没有结果。
慢慢地,他放弃了主动寻找。
也许女儿过得很好,不需要他们这两个老家伙。
也许女儿已经忘记了他们,在异国他乡有了新的家庭。
这样想着,他的心中既有解脱,也有更深的痛苦。
03
晓雯在北京的工作很快步入正轨。
她所在的项目组负责一家中国制造企业的海外并购案。
这是一个复杂的跨国交易,涉及税务、法律、财务等多个领域。
作为项目的财务总监,她需要协调中加两国的会计准则差异。
办公室位于国贸中心,从她的工位可以俯瞰整个CBD区域。
高楼林立,车流如织,这里代表着中国经济的活力。
“王总,这是最新的财务报表,请您过目。”助理小林递过来一份文件。
晓雯接过文件,认真查看起来。
工作让她暂时忘记了内心的纠结,专注于眼前的数字和图表。
但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,思念还是会汹涌而来。
同事们对她这个海归很友好,经常邀请她参加聚餐。
“王总,今晚我们去吃火锅,您一起来吧?”项目经理老张这样邀请。
“谢谢,我还有些资料要整理。”晓雯总是礼貌地推辞。
她不是不想融入,而是担心在放松的氛围中暴露内心的秘密。
万一有人问起她的家庭背景,她该如何回答?
说父母在北京,但二十年没见面?
这样的话,她实在说不出口。
周末的时候,晓雯会一个人在北京城里转转。
她去了故宫,去了天安门,也去了王府井。
这些景点她小时候都去过,现在重新走过,心情格外复杂。
她还去了母校,那所她读了四年的大学。
校园变化很大,但教学楼还是原来的样子。
她在校园里走了很久,仿佛能听到年轻时的笑声。
那时的她多么单纯,多么充满理想。
从来没想过人生会有这么多无奈和遗憾。
有一次,她鬼使神差地来到了父母居住的胡同附近。
但她没有勇气走进去,只是在胡同口站了很久。
看着进进出出的邻居,她想象着父母现在的生活。
他们还好吗?身体健康吗?还住在原来的房子里吗?
她甚至想过给父母写信,但不知道该从何说起。
二十年的分离,太多的话想说,又不知道如何开口。
工作之余,她会给志华和儿子视频通话。
“妈妈,北京好玩吗?”大卫总是充满好奇。
“很好玩,等你放假了妈妈带你来。”晓雯这样承诺。
“那我能见到外公外婆吗?”儿子天真地问道。
面对这个问题,晓雯总是沉默很久。
“我们再看吧。”她只能这样回答。
志华看出了她的纠结:“晓雯,要不要我陪你去见见叔叔阿姨?”
“不用,让我再想想。”晓雯摇头拒绝。
她知道丈夫是好意,但这件事必须她自己面对。
项目进行了两个月,进展顺利。
按照计划,再过一个月她就要回加拿大了。
但她还是没有勇气去见父母。
也许这样就好,保持现状,不要打破平静。
父母现在的生活也许很安宁,她的出现只会带来困扰。
她这样安慰自己,但心中的遗憾却越来越深。
有一天晚上,她做了一个梦。
梦里她回到了小时候,父亲还年轻,母亲还美丽。
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地坐在院子里吃饭。
父亲给她夹菜,母亲给她盛汤。
“小雯,多吃点,你太瘦了。”梦中的母亲这样说。
醒来后,她发现枕头已经湿了。
那种幸福的感觉是如此真实,又是如此遥不可及。
第二天上班,她有些心不在焉。
“王总,您没事吧?”助理小林关心地问道。
“没事,可能是有些累了。”晓雯勉强笑笑。
中午吃饭的时候,她忽然想起小时候父母常带她去的那家餐厅。
那是一家老字号,以传统北京菜闻名。
小时候每逢她考试取得好成绩,父母就会带她去那里庆祝。
也不知道那家餐厅还在不在?
如果还在,味道是否还和从前一样?
她决定周末去找找看,就当是怀念童年时光。
周六下午,秋阳正好。
王国强难得地心情不错,因为老战友李大军要请他和老伴吃饭。
李大军是他在工厂时的同事,两人关系很好。
退休后各自忙着家务,见面的机会不多。
“老王,今天我们去'聚德楼',那家店你还记得吗?”李大军在电话里说。
“当然记得,我们以前经常去。”国强回答。
聚德楼是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字号餐厅,以传统北京菜著称。
年轻时,国强和战友们偶尔会去那里聚餐。
后来有了家庭,他也会带着妻子女儿去那里改善生活。
“秀芳,收拾一下,我们要出门了。”国强对妻子说。
“去哪里?”秀芳正在厨房洗碗。
“李大军请我们吃饭,去聚德楼。”
“那家老店还在啊?我们好多年没去了。”秀芳有些惊喜。
“是啊,听说现在生意还不错,老字号嘛。”
04
秀芳擦干手,回到卧室换衣服。
看着镜子里的自己,她忽然想起了什么。
“老王,你还记得小雯小时候最喜欢聚德楼的糖醋里脊吗?”
国强的动作停了一下:“记得。”
“每次去那里,她都要点那道菜。”秀芳的眼中泛起温柔的光。
“那孩子从小就挑食,但那道菜她百吃不厌。”
国强没有回话,但心中涌起了熟悉的酸楚。
二十年了,女儿现在还喜欢吃糖醋里脊吗?
下午两点半,夫妻俩准时到达聚德楼。
餐厅还是老样子,红木桌椅,古色古香的装修。
墙上挂着名人字画,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。
李大军已经到了,正和另外两个老友聊天。
“老王,老李,快过来坐。”李大军热情地招呼。
几个老友重新聚首,都很兴奋。
他们谈论着退休后的生活,谈论着身体状况,也谈论着各自的子女。
“我儿子现在在深圳工作,收入不错,就是太忙了。”一个老友说道。
“我女儿在上海,去年刚结婚,今年准备要孩子。”另一个老友接话。
轮到国强时,他只是简单地说:“我女儿在国外,工作很忙。”
大家都点头表示理解,没有人继续追问。
但秀芳的心中却五味杂陈。
别人的孩子都在身边,只有她的女儿远在天边。
与此同时,晓雯也来到了聚德楼。
她穿着简单的休闲装,独自一人。
服务员引导她到了一个靠窗的位置,距离国强他们两桌之远。
餐厅里人不多,环境很安静。
晓雯拿起菜单,熟悉的菜名映入眼帘。
糖醋里脊、宫保鸡丁、红烧狮子头...这些都是她小时候爱吃的菜。
她点了几样菜,然后静静地坐着等待。
目光无意中扫过餐厅,她看到了不远处的那桌客人。
几个老人正在愉快地聊天,其中有一对夫妻看起来很眼熟。
但她没有多想,毕竟二十年过去了,很多人都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。
菜很快上来了,味道和记忆中的一样。
她一边吃着,一边回忆着童年时光。
仿佛又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,兴奋地指着菜单告诉父母想吃什么。
“小雯,慢点吃,没人跟你抢。”母亲总是这样温柔地提醒。
“我们家小雯就是个小馋猫。”父亲会笑着说。
那时的他们多么幸福,多么和谐。
如果时间能够倒流该多好。
吃到一半,她起身去洗手间。
路过国强他们那桌时,脚步忽然放慢了。
那个老人的背影,那个老妇人的侧脸,为什么这么熟悉?
她的心跳开始加速,一种不详的预感涌上心头。
不会的,不会这么巧。
北京这么大,怎么可能在这里遇到父母?
她快步走向洗手间,试图摆脱这种奇怪的感觉。
在洗手间里,她用冷水拍了拍脸,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。
一定是她想多了,一定是思念过度产生的错觉。
但当她从洗手间出来时,那种熟悉感变得更加强烈。
她不由自主地再次看向那桌客人。
这一次,她看清了那个老妇人的正面。
虽然岁月在她脸上留下了痕迹,但那双眼睛,那个鼻子,还有那个嘴角的弧度...
天啊,那是她的母亲!
李秀芳!
晓雯感觉腿有些发软,心跳剧烈得仿佛要跳出胸腔。
她站在那里,进也不是,退也不是。
而就在这时,李秀芳无意中抬起头,目光正好与女儿的目光相遇。
二十年的分离在这一刻戛然而止。母亲的筷子从手中滑落,发出清脆的声响,打破了餐厅的宁静。
“小雯...”李秀芳的声音颤抖着,几乎是在喃喃自语。
坐在对面的王国强顺着妻子的目光看去,身体瞬间僵硬,仿佛被雷电击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