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1日,特朗普坐在椭圆形办公室,签下一纸令全世界震惊的行政命令——对全球贸易伙伴实施“对等关税”制度,税率高达10%至50%。这场声势浩大的全球加税风暴,终于在一片喧嚣中拉开帷幕。
就在特朗普签字的前一天,美国财政部还在忙着清点上一轮贸易战的财政收益,特朗普本人则在社交媒体上满面春风地宣称:美国经济将起死回生。
他口中所谓的“对等贸易”,其实是“全球征税”。从加拿大到德国,从印度到菲律宾,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赫然在列,无一幸免。只有一个国家被“暂时豁免”,那就是中国。
也就在特朗普自鸣得意的同一时刻,华尔街的金融大厦开始剧烈震荡。美股开盘不到三小时,道琼斯指数暴跌超千点,纳斯达克和标普500也应声下挫,超过4500家上市公司股票集体跳水。亚马逊一家公司市值蒸发超过1万亿人民币。
美元汇率闪崩,国际金价却逆势暴涨,原油价格则大幅跳水。整个资本市场如同被扔进了一颗重磅炸弹。这场“全球征税”的第一声噩耗,来得比谁都预料得更早、更猛。
欧洲市场在夜间开盘前被这场风暴席卷,德国DAX指数、英国富时指数双双跳水,法国财长在早晨第一时间召开紧急会议,称美方行为“挑衅性质严重”。
日本方面更是措手不及,刚与美方签署贸易协议不到三小时,就“重新评估协议内容”,显然对美方的“背后插刀”极为不满。而特朗普本人,却在镜头前仍在夸夸其谈,称“这是一场胜利”。
他的经济顾问纳瓦罗也赶来“助阵”,声称特朗普不仅应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,还应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。他们似乎忘了,此刻美国本土市场正陷入空前混乱,企业哀嚎遍地。
美国汽车产业是第一批中招的。由于钢铝等零部件大幅涨价,通用、福特等老牌车企利润骤降。部分车企在声明中表示,已开始考虑将部分生产线迁往墨西哥或东南亚,以躲避高关税冲击。
零售行业也开始出现连锁反应。沃尔玛、塔吉特等超市巨头已启动了全面提价计划。他们警告称,若不涨价,将面临严重亏损。涨价之后,买单的只能是普通消费者。
美国国内的民众原本已经因高通胀、高房租怨声载道,如今再遭“全球加税”,生活成本直线上升。这场混乱的导火索——全球加税政策,其背后的逻辑并不复杂。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提高全球商品进入美国市场的门槛,逼迫各国就范,签订更多有利于美方的贸易协议。
可他万万没想到,这一次全球并不买账。印度政府在被征收25%关税后,迅速召集高层会议,国内多家产业工会甚至直接走上街头抗议。印度媒体评论称,美印之间的信任在一夜之间被摧毁殆尽。
日韩则在半导体与汽车供应链上集体“叫停”与美方的合作协议。韩国官员对外表示,“美方此举破坏了亚洲地区几十年来构建的稳定合作机制”。
欧盟方面,德国财长、法国外交部长甚至一同在布鲁塞尔召开联合记者会,表示将对美国汽车和农产品加征报复性关税。法国更是发出重磅警告:“我们不是美国的附庸”。
而在这场风暴中,中国的表现却格外冷静。外交部早在数周前就表示:中方将密切关注美方政策落地情况,保留一切反制权利。同时,中国已开始大力推动“国内大循环”,加快与东盟、非洲、中东等地区的经贸合作,RCEP生效、中阿博览会的举行皆非偶然,而是布局已久的长远策略。
更值得注意的是,中国并未出现在这次加税名单中。这一“豁免”引发市场猜测,美方是否刻意为中美谈判留出空间。
确实,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刚刚在斯德哥尔摩与中方官员会面,初步商定将原定于8月12日到期的贸易休战协议延至11月中旬。但特朗普本人迟迟未予批准,谈判至今悬而未决。与此同时,美方又抛出威胁——若中国继续购买俄罗斯、伊朗石油,将对中国商品加征100%关税。
这一言论被中国内外舆论一致视为“过时恐吓”。熟悉中美贸易战历史的人都知道,早在2018年美中互加125%关税时,中国就已毫不退让。如今世界格局已发生深刻变化,中国拥有全球90%的重稀土资源掌控力,制造能力远超美国。仅造船一项,中国是美国的230倍。
美方若再挥舞加税大棒,对中国而言,不过是“老调重弹”。在全球范围内,多国对美国加税政策的反弹愈演愈烈。菲律宾、越南等“亲美小伙伴”也开始摇摆不定,一边嘴上表态支持美方,一边私下另谋出路,与东亚国家洽谈新的双边协议。
更扎眼的是,美方所谓“对等关税”并没有统一标准。欧盟15%、印度25%、越南20%、柬埔寨19%、老挝40%、缅甸41%、巴西更是高达50%。台湾地区即便已将半导体产业“搬家”到美国,也未能幸免,被征收20%关税,比日本、韩国的15%还高。
这种“按人下菜碟”的做法,引发国际社会普遍质疑:美国到底有没有标准?特朗普政府的解释是:贸易逆差越大,税率就越低。可细看数据却发现逻辑混乱,连阿尔及利亚、冰岛这类对美出口不多的国家都被征收30%以上的高税。更令人震惊的是,连瑞士这样的盟友也被征收39%。
在混乱之中,世贸组织的地位进一步被边缘化。全球各国原本习惯通过WTO解决贸易争端,但如今面对美国的“独断专行”,早已无力约束。有评论称,世贸组织已名存实亡,全球贸易规则正被特朗普一手重写。
美方自以为的“财政收入”,也只是眼前的幻象。特朗普曾夸口称,全球关税每年可为美国带来900亿美元财政收入。可事实是,8月1日虽带来1240亿美元短期收益,却引发市场恐慌,资金流出严重,美元承压,消费信心降至冰点。
就在关税政策生效前,美国媒体报道指出,美方已与部分国家达成初步协议,承诺采购美国能源和飞机,降低对美农产品壁垒。这些国家将面临10-20%的较低税率,但即使如此,也已远高于历史平均水平。
对被征收高税的国家来说,无异于“经济重创”。巴西政府测算,约35.9%的出口商品将被征收50%税率,44.6%的商品被征收10%,其余19.5%则面临25-50%的不等税负。这直接影响巴西对美出口总额,造成近十亿美元损失。
美国对墨西哥的关税“暂缓90天”,也只是为了争取签署贸易协议。特朗普与墨西哥总统辛鲍姆通话后决定“延缓升级”,但并未取消征税计划。这显然是一种“拖字诀”,目的是争取更多筹码。
在亚洲,美国对柬埔寨的关税为19%,对孟加拉国为20%,对斯里兰卡为20%,对泰国也为19%。这一系列数据背后,隐藏着美国精密的利益盘算:谁听话,谁少收,谁不听话,就加倍征税。
在这场全球加税风暴下,特朗普政府并未真正获得什么实质性成果。盟友反弹,资本市场崩溃,企业哭诉,消费者抱怨。唯一还在自我陶醉的,似乎只有白宫本身。中国则在这场混乱中保持战略定力,稳步推进外贸多元化布局。
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国内大循环,中国并未被卷入美方设下的陷阱,也没有为其政治表演买单。随着贸易战进入深水区,全球规则面临重构。
特朗普的“加税游戏”,高兴不过一天,噩耗却接踵而至。未来如何收场,恐怕连他自己也无法预测。
这场“全球征税”的闹剧,不过是特朗普为选票而演的一出政治秀,最终承担代价的,只能是美国普通百姓与全球贸易体系的稳定性。
信息来源:
[1]中方对中美即将在瑞典开始的贸易谈判持何立场?外交部回应 澎湃新闻
[2]中美关税如期展期90天,中国外贸企业订单可能再次爆发 华夏时报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