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美三轮关税谈判,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。本轮谈判谈的中心议题比上两轮还要广泛,还要刁钻。中美整整过招了5个小时,结束后,记者一窝蜂涌向贝森特问询,没想到后者双唇紧闭一言不发。
自特朗普4月关税战以来,美国已经同日本菲律宾欧盟在内的贸易伙伴达成了关税协定,而中国的关税,双方始终在拉锯中。我们不怕一拖再拖,因为我们手中有足够的筹码。
此次会谈间歇的时候,我方也没有表态,但根据我方此前表态,可知我方是带足了诚意前来,会谈期间会守住自己的底线。
经过前两轮谈判,双方已经很清楚对方的底线了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中美谈判期间,有记者提问正在访问苏格兰的特朗普,问其这轮会谈美国想达成什么样的目的。特朗普表示,希望中国开放市场。
说到开放市场,我们不禁想到冯德莱恩日前在美国为欧洲谈的那份贸易协定。协定规定,美国对欧洲征收15%关税外,欧洲还要开放市场,买进7500亿美金的能源,以及对美投资6000亿美金。这一顿收割式的操作看的人目瞪口呆。特朗普是否想在中国身上故技重施,复制他对欧洲那套“先关税施压、再市场换市场”的剧本呢。
从他的表态来看,“希望中国开放市场”,已经说明了他谈判的核心诉求并非单纯的关税数字,而是要撬开中国的准入门槛,让美国产品、能源、资本流入,同时为美企争取更大份额。
但问题是,中国和欧盟大不同。欧洲跟美国是安全同盟、政治绑定度高,谈判的姿态本身就有天花板;而中国手里不只是有庞大的市场,还有产业链、稀土、消费力、外汇储备等筹码,特朗普想“轻松复刻”那一刀切的套路,难度更大。
况且,我方的底线已经很清楚了。经过前两轮谈判,中方已经明确:能谈的谈、该守的守。换句话说,特朗普能用的筹码,也就是关税威胁,边际效应在递减。
美国对欧洲的那份协议,看似“对欧盟征15%关税”,实则逼欧洲去买 7500 亿美元的能源(主要是美液化天然气)和 6000 亿美元的投资项目,换句话说——让对方花钱买安宁。
但是中国并不是会被吓唬住的欧洲。只要底线守住,谈判再拖也无妨,因为时间对中方并非全然不利。为何这么说?因为美国也在承受关税反噬。美国对中国产品加征的关税,最终一大部分是美国进口商、消费者买单,等于“变相加税”。2018 年那轮关税战,美国消费者的实际负担率高达 90%。
此外,中国可以通过扩大对东盟、中东、拉美等市场的贸易,部分对冲美国市场收缩带来的冲击。比如更多采购俄罗斯、中东的能源,更多向欧亚输出产品。时间越久,这种“多元替代”效果就越明显,美方筹码就会贬值。
要知道的是,中国手里有庞大的市场和进口订单,可以决定什么时候给对方一点“甜头”,什么时候冷处理,这在谈判博弈上很重要。对特朗普来说,时间就是政治周期;对中国来说,时间可以是策略工具。
一个月前,中方还在“试水”阶段,释放了一些善意信号;而现在,中方已经完全摸清了美方的要价、底牌与谈判套路。因此,此次前来谈判的贝森特或许已经发现了,中国比一个月前更难对付,因为中方现在更清楚自己要守住什么,也更清楚美国急什么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