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,上海法院的判决书下来了,给“偷华为技术案”画上了个句号。
14个前华为员工,全都受到了法律的制裁,一个没跑!
带头人张琨是最惨的,“6年有期徒刑、300万罚款、5年禁止从业”,每一个对于他来说都是巨大的打击。
这个曾经的华为21级技术总监(相当于副总裁级别),带着13个前同事,把老东家花9亿研发的Wi-Fi6芯片技术偷得一干二净。
如今,不仅自己要蹲大牢,亲手创办的尊湃通讯也被强制解散,账户里9500万现金被冻结,公司的技术成果更是被当场销毁,连渣都不剩。
01.
张琨的履历,曾经是多少人做梦都想拥有的。
北大毕业后,他去了美国密歇根大学读博,2005年进了高通,2011年跳槽到华为海思,一干就是10年。
在华为,他管着Wi-Fi芯片的核心研发,手底下都是行业里顶尖的工程师。
2021年2月,张琨突然辞职。
谁也没想到,3个月后他就在南京注册了尊湃通讯,专做Wi-Fi6芯片——和华为的核心业务撞了个正着。
更狠的是,他像挖墙脚一样,用高薪和股权从华为钓走了20多个骨干。
这些人都是跟着他干了多年的老部下,闭着眼睛都能画出华为芯片的核心电路图。
谁能想到,这群高学历人才,竟然搞起技术盗窃来,用的竟是些小学生抄作业的套路。
有人对着电脑屏幕拍技术文档,办公室里快门声此起彼伏;有人把上百兆的机密文件切成小碎块,用私人邮箱一趟趟往外卖;最夸张的是个工程师,怕电子记录留痕,居然拿笔记本手抄核心参数,密密麻麻写了3本!
靠这些笨办法,他们硬是把华为3年砸9亿搞出来的40个核心技术点,原封不动搬到了尊湃。
后来法院鉴定,尊湃的技术和华为的相似度超过90%,连射频测试数据的误差都分毫不差。
"等于把华为的研发室直接搬了家。"有业内人士怒喷,"这哪是创业,分明是组团盗窃!"
要知道,华为的Wi-Fi6技术可不是闹着玩的。
里面用到的动态频率选择、智能射频资源管理这些技术,能让设备在信号拥挤的地方也保持高速稳定,这都是华为工程师们一点点打磨出来的核心竞争力。
02.
尊湃成立才一年,就成了资本圈的"香饽饽"。
2021年5月,高榕资本领投,给了近一个亿天使轮;2022年5月,Pre-A轮融资直接超募,小米、湖杉资本等20多家机构挤破头要投钱。
其中小米最扎眼。
通过旗下瀚星创投,小米拿下尊湃近10%股份,成了第四大股东。
有了小米这块金字招牌,尊湃更风光了,还登上了"中国科技创新种子独角兽"榜单第五名。
但现在回头看,让人不禁怀疑,这些投资人真的不知道技术有问题吗?
尊湃的产品进度快得离谱——华为花3年搞定的技术,他们一年就"研发"出来了。
要知道,正常芯片的研发周期是1到3年,复杂点的甚至要5年,哪有这么快的?
有内部人士爆料,某投资机构尽调时发现疑点,但负责人拍板:"张琨团队这么牛,就算有点'借鉴',只要能赚钱怕什么?"
直到2023年底,上海警方突然出手,端了7台服务器,抓了14个人,尊湃的办公室才瞬间空了。
小米赶紧跳出来撇清:"我们就是纯财务投资,不参与运营!"可网友不买账:"你投的钱,不就成了他们偷技术的本钱?"
03.
2025年7月的判决,表面看华为是大赢家。
主犯张琨判6年,13个从犯也都领了刑;尊湃被强制解散,9500万资产被冻结;这是国内知识产权案里少有的顶格处罚。
要知道,我国对知识产权侵权的惩罚力度正在加大。
最高法在"卡波"技术秘密侵权案中,就曾经顶格5倍适用惩罚性赔偿,判赔金额达3000余万元。
而在"蜜胺"发明专利及技术秘密侵权案中,权利人最终获赔6.58亿元,刷新了国内知识产权维权获赔记录。
所以这次对尊湃的处罚,确实体现了司法机关打击技术盗窃的决心。
但华为高管在法庭上叹气:"我们赢了官司,却输得更惨。"
最直接的是9亿研发费打了水漂。
更要命的是,技术泄密让华为在Wi-Fi7国际标准制定中丢了话语权。
"这意味着未来每年专利授权费要少赚1-2亿美元。"有专家测算,"标准制定权丢了,影响的是整个行业的未来。"
现在的华为,被逼得像防贼一样防着自己人:
核心芯片加了特制金属框,想拆?得用专门的工具;芯片上的关键参数全被磨掉,就算拆下来也看不懂;内部文档系统升级,谁看了什么文件、看了多久,后台一目了然。
有老员工感慨:"以前同事间借个技术文档很正常,现在要填5张申请单,还得部门总监签字。"
赢了官司,却把信任输得精光。
而那些跟着张琨干的那些被判刑的工程师,有的才30出头,原本是家里的顶梁柱,现在只能在铁窗里后悔。
他们无一不是公司的精英,都有着实打实的技术水平,却因为跟着张琨走了捷径,落得了这样的田地。
至于投资方小米等,不仅钱打了水漂,还惹了一身腥。
虽然小米后来股价有所回升,但这次投资失败无疑给公司形象抹了黑。
受害者华为更是损失惨重,虽然保住了技术,但从此对自己人竖起高墙,创新效率难免受影响。
要知道,华为一直很重视技术保护,连用户隐私都有一套严密的保护机制,没想到最后栽在了自己人手里。
有网友说得透彻:"芯片行业没有捷径。华为海思从2004年成立,烧了十几年钱才追上国际水平;张琨想走捷径,结果抄近道抄进了监狱。"
现在,尊湃的办公室已经人去楼空,只剩下法院封条在风中作响。
这场闹剧留下的,是对整个行业的拷问:当资本只看速度不看来路,当人才只想走捷径不想下苦功,我们的芯片产业,还能走多远?
毕竟,真正的核心技术,靠偷是偷不来的。
只有沉下心来搞研发,一步一个脚印,才能真正实现科技自立自强。
信源:2025-08-05每日经济新闻《尊湃剽窃华为芯片技术,前海思14名员工获刑,被罚1350万元》
信源:2025-08-05界面新闻《尊湃剽窃华为芯片技术被罚1350万,14人被判刑》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