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让无数人震惊且惋惜的消息,在刚刚传来:
澎湃新闻获悉,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在美国去世,享年95岁。
2025-08-06,籍贯江苏无锡的许倬云,出生于福建思明。不幸的是,许倬云生来身体便有残疾,四肢先天畸形,手脚内翻,需要借助双拐才能走路。而与他同时出生的孪生弟弟许翼云,却身体健全。
1937年爆发的全面抗战,让彼时年幼的许倬云印象深刻。在其个人微博“许倬云说历史”今年7月24日更新的最后一条微博中,许倬云仍在回忆1938年初抗战时的场景。
1948年底,许倬云随家人来到台湾。回想当时台湾经济困难,仍让当年身为流亡学生的他有一碗饭吃,许倬云说,这让他永远把台湾当成第二故乡。
来到台湾后,许倬云进入台湾大学历史系就读,研究汉学成为他一生的职志。1962年,许倬云获芝加哥大学人文学科博士,论文为《形塑中国:春秋、战国间的文化聚合》。
博士毕业后,许倬云回到台湾,在“中央研究院”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,又被台大合聘为历史系教授,34岁就成为台大历史系主任。因“中央研究院”研究员的身份,许倬云早在上世纪60年代,就多次和蒋经国面谈。
1970年,许倬云到美国匹兹堡大学历史学系任教,其间多次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、美国夏威夷大学、美国杜克大学讲座教授。在匹兹堡大学,许倬云与王小波结下深厚的师生情缘。
许倬云被认为是华语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史学大家之一。他笔耕不坠,81岁时开始长达10年的大众史学写作,先后出版《大国霸业的兴废》、《台湾四百年》、《说中国》、《许倬云说美国》、《往里走,安顿自己》等新着十余种。
在93岁高龄时,许倬云强忍病痛打起精神,八度对《经纬华夏》一书进行全面、细致地修改,以涵纳黄河流域、长江流域到长江口,及东南沿海扩展到南洋这“三区”的新式理论,对中国历史作出系统性的解释。
许倬云不仅是王力宏舅公,还曾与“狂人”李敖打过官司。2010年,许倬云出版口述访谈《许倬云谈话录》,称李敖“说谎、偷书变卖、背叛朋友”等。2012年,李敖在台湾对许倬云提起诉讼,称其造谣。2013年12月,台北地院一审宣判许倬云败诉,需赔偿李敖200万元新台币,并须在台湾及大陆的六媒体刊登道歉启事。
许倬云有着浓浓的大中国情怀。著名主持人许知远曾远赴美国采访他,交谈过半时问他,这一生,最重要的遗憾是什么?
许倬云停顿半晌,忽而,泪水涌满他的双眼:“但悲不见九州同啊。别人可以不悲九州同。我在抗战那边长大的人,‘中国’两个字刻在我心里的,三四千万的人被杀,被轰炸,不能忘,忘不掉。”
谈到台湾的政治人物时,许倬云曾说:“台湾人民评价几个‘总统’:蒋经国八十多分,蒋介石六十分,李登辉四十分,陈水扁二十分。”
许倬云曾是蒋经国基金会的美洲办事处人文组召集人。2009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,他曾这样评价蒋经国:
老实讲,我佩服蒋经国。这个人在当时苏联的管辖之下,读了许多书,对苏联共产党的情况很清楚。但他是托派,属于被斯大林打击的对象。所以他被贬到西伯利亚的工厂里,从小工做起,做到副厂长。他太太是女工。他一个中国青年,在西伯利亚工厂里可以组织报纸,组织小集团。斯大林很气他,但不敢杀他,因为杀了他,会得罪蒋介石。后来,他回到中国,思想里还有不少社会主义的成分,自由民主思想是没有的,可是有为人民服务的观念。
蒋经国的生活非常平民化,人很聪明。他跟你讲话,两手交握,眼睛看着你,不插嘴,听了一段,问:“还有呢?”他有时候会反驳:“我不是这么想,我有不同的意见。我跟你讲吧……”他讲不同的意见反驳我,可他也听我的意见。除了公事之外,我跟他讨论的问题相当杂,他问我民主制度好处在哪里,坏处在哪里;民主的意义,自由的意义。关于民主、党外运动,我们也谈过。我解释,一个水坝,拼命往上筑高,坝堤一决,水一冲击,谁也受不了。坝降低,水流缓下来,松弛堤后面的压力,这个是好事情。
至于海峡两岸的事情,开放老兵探亲,是他自己的主意。这一招相当高明,一方面开放台湾内部的党禁,一方面跟大陆重新建立联系。蒋经国开放报禁党禁,可是顽固分子跟特务一次一次上呈,请他同意抓人和阻挡,他一言不发,一字不批。
关于两岸,许倬云还曾说,“台湾使我思念,而觉得遗憾,我总希望有一天海峡上面波平浪静,两边兄弟握手,双方不再有敌视,彼此不再有分野。”
愿先生一路走好!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